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 10 tracks.


No.25 Herbie Hancock


Herbie Hancock top 5 albums

1. Head Hunters

2. Maiden Voyage

3. Empyrean Isles

4. Takin' Off

5. Mwandishi


Herbie Hancock top 10 tracks

1. Watermelon Man

2. Maiden Voyage

3. Chameleon

4. Dolphin Dance

5. Cantaloupe Island

6. Rockit

7. Speak Like a Child

8. You Got It Bad Girl

9. Actual Proof

10. Tell Me a Bedtime Story


Herbie Hancock(赫比漢考克)1940年4月12日,是美國鋼琴家,鍵盤手,樂隊領班、作曲家。他的職業生涯是和 Donald Byrd(唐納德·伯德)的合作而開始的,他在此後不久加入了 Miles Davis(邁爾斯·戴維斯)五重奏,其中漢考克幫助了重新定義爵士樂的節奏部分,而且是 Post Bop 後的聲音的主要設計者之一。他是第一個使用合成器和進入 Funk(放克)音樂的爵士樂手之一。漢考克的音樂往往是有動聽旋律和容易親近的,他有許多爵士曲目如 cross over(跨越),卻能成功得到流行音樂觀眾群的讚賞。


漢考克最知名的曲目包括 Cantaloupe Island(哈密瓜島)、Watermelon Man(西瓜人,後來被幾十個音樂家表演過,包括樂團領班 Mongo Santamaria 蒙戈聖瑪麗亞),Maiden Voyage(首航),Chameleon(變色龍),而單曲 I Thought It Was You(我還以為是你)和 Rockit,2007 年紀念專輯 River:The Joni Letters(河:喬尼利特)贏得了 2008 年葛萊美獎年度專輯,它是第二張贏得這一獎項的爵士專輯,第一張為 1965 年的Getz/Giberto(吉士/吉爾伯托)。


漢考克出生在 Illinois Chicago(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母親 Winnie Belle Griffin(小熊百麗格里芬)是一個秘書,父親 Wayman Edward Hancock(韋曼愛德華·漢考克),是一個政府肉類檢查員。他的父母以他們崇拜的歌手 Herb Jeffries(赫比杰弗里斯)的名字命名了他。他就讀在菲力普斯高中。像許多爵士鋼琴家一樣,漢考克七歲時開始接受古典音樂的教育。早期他的才華被認為是神童,他在 1952年2月5日,十一歲時就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一場年輕人的音樂會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26號D大調,K. 537(加冕)的第一樂章。


到十幾歲,漢考克從未有過爵士樂老師,但他的耳朵常常聽到聲樂組奇怪的高低音。


漢考克回憶說:我的耳朵發生了什麼事,當時我居然聽到了有高有低的音響,我就開始採摘這些東西,這些我能聽到的東西,那個時候我真的學到了一些更突出的聲部 - 就像我在講像個孩子使用的和聲 - 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我真的得到了,從 Clare Fischer(克萊爾菲舍爾)的高低音安排。克萊爾菲舍爾在我的 Bebop 概念是有重大影響的....他和 Bill Evans(比爾·埃文斯)和 Ravel(拉威爾)和 Gil Evans(吉爾·埃文斯),最後你知道,這是哪裡來的。


1960年,他偶然聽到 Chris Anderson(克里斯·安德森)的演奏,就懇求克里斯收他為學生。


漢考克經常提到安德森作為他的 Bebop 大師。漢考克離開格林內爾學院,搬到了芝加哥,並開始與 Donald Byrd(唐納德伯德)和 Coleman Hawkins(科爾曼霍金斯)合作,在此期間,他也參加了在羅斯福大學的培訓班工作。 (他後來從格林內爾畢業,獲得電氣工程和音樂學位。


1960 年時的年輕漢考克很快就贏得了聲譽,並短期與 Oliver Nelson(奧利弗·納爾遜)和 Phil Woods(菲爾·伍茲)一起表演。


1962年,他在 Blue Note 錄下了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 Takin off。

Watermelo(西瓜人)這首曲子當時是提供給 Afro Cuban 打擊樂手 Mongo Santamaria(蒙戈聖瑪麗亞)的,但更重要的是漢考克的 Takin off 這張專輯受到了 Miles Davis(邁爾士戴維斯)的注意,當時戴維斯正在組織一個新樂團。漢考克是由年輕的新樂隊鼓手 Tony Williams(托尼·威廉斯),介紹給戴維斯的。


從那天起,漢考克的爵士音樂世界就此展開。


Tender Huang(aTian)Wrote in September 1, 2016


https://youtu.be/iKHNHbvizG4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 10 tracks.


No.26 Bud Powell


Bud Powell top 5 albums


1. The Amazing

Bud Powell

2. The Amazing Bud Powell, Vol. 2

3. The Genius of Bud Powell/Bud Powell's Moods [Mercury]


4. Jazz Giant


5. Bud! (The Amazing Bud Powell, Vol. 3)


Bud Powell top 10 tracks

1. Tempus Fugue-It (Tempus Fugit)
2. Dusk In Sandi


3. Oblivion

4. 'Round Midnight


5. Bouncing With Bud


6. Un Poco Loco


7. I Remember Clifford

8. Time Waits

9. Billie's Bounce

10. Evidence


Earl Rudilph (Bud)Powell 伯爵魯道夫(包)鮑威爾(1924年9月27日 - 1966年7月31日)爵士鋼琴家,出生和成長在 Harlem,New York(哈萊姆,紐約)。雖然Thelonious Monk 是他最親密的朋友,但是他的鋼琴演奏技巧卻是受到 Art Tatum(阿徒藤)的重要影響。


跟隨著 Charlie Parker(查理帕克),Monk(蒙克)和 Dizzy Gillespie(迪利格萊斯皮),鮑威爾在現代爵士樂或 Bebop(咆勃樂)發展上也一直是領頭羊。他在鋼琴上的精湛技藝使許多人同時推薦給 Charlie Parker(查理帕克)。鮑威爾也是一位作曲家,他大大延長了爵士和聲的範圍。


鮑威爾的父親是一個大跨度鋼琴家。鮑威爾很小的時候就對父親的樂器產生好奇與興趣,在五歲時,他的父親僱用西印度人鋼琴老師 Rawlins(羅林斯)讓他開始學習古典鋼琴課程。


十歲時,鮑威爾首次在社區裡聽到了搖擺爵士樂。因而對爵士樂產生了好奇,進而鑽研學習。他的首次公眾演出,是在一場個人派對上,在那裡他模仿 Fats Waller 的演奏風格。演奏的第一首爵士曲目是 James P. Johnson(詹姆斯·約翰遜)的 Carolina Shou(卡羅來納州怒吼)。


他的哥哥,William(威廉)當時年齡十五歲,是個小號手,鮑威爾和他哥哥的樂隊正在演奏時。他聽到電台傳來鋼琴名家 Art Tatum (阿徒騰)的現場演奏。他的鋼琴技巧深深吸引了鮑威爾。他立即出發去電台等他。鮑威爾很快尋求到觀賞 Tatum(徒騰)在當地演奏場次的機會。在那裡;他結識了其他新手鋼琴師,Al Tinney(歐庭內)和 Gerald Wiggins(杰拉爾德·威金斯),從那天起,鮑威爾琴藝又大大增進許多。


1942年,鮑威爾由一些年長鋼琴家介紹到在被稱為 Mintons Play House(明頓遊戲屋)的劇場表演,那是 Bebop(比波普)音樂家的圈子,Monk(蒙克)就在那裡,蒙克成為了鮑威爾最優的良師益友,蒙克在鋼琴上最新的創意試驗,ㄧ直都是被鮑威爾第ㄧ個洞燭先機,蒙克的作品 In Walked Bud(走進包)是一首蒙克讚揚他與鮑威爾長期一起在 Harlem(哈萊姆)合作的作品。


1943年,鮑威爾當時工作於一系列的跳舞樂隊,他的鋼琴椅子曾經被擺在 Cootie Williams Big Band(高第威廉姆斯大樂隊,當時最知名的大樂隊之一)的最前面位置,當年年底,他被推薦給 Oscar Pettiford 和 Dizzy Gillespie(吉萊斯皮)的現代五重奏在紐約市中心夜總會的工作機會,但鮑威爾的母親建議他繼續留在威廉姆斯大樂隊,以能保持更穩定的工作。


1944年,鮑威爾在威廉姆斯樂隊擔任鋼琴師的錄音,屈指可數,他與威廉姆斯樂隊的最後任期合約終止的前一晚,才首次在費城錄下了 Monk 最知名的作品 Round Midnight。


1945年1月,當晚會結束,他與其他樂手分開後,鮑威爾喝醉酒在音樂台周圍街道與車站徘徊鬧事,私營鐵路警察逮捕了他並毆打,進入警局然後短暫關押,出獄後十天,他的頭痛依然持續,他先住進 Bellevue 醫院的觀察病房,然後被送進六十英里遠的國家精神病院,他在那裡住了兩個半月。


鮑威爾恢復後,立即辭去在曼哈頓的工作,開始在紐約市中心的夜總會演奏,以及為了日益ㄧ體化的婚禮需求,他也擔任各種小集團的領導人。


他1945 - 46年的錄音,大多是他在俱樂部的現場演奏,合作的樂手有 Frank Socolow(弗蘭克·索科洛),Dexter Gordon(德克斯特戈登), J. J. Johnson(傑傑強森),Sonny Stitt(桑尼·斯蒂特),Fats Navarro(法特納瓦羅)和 Kenny Clarke(肯尼·克拉克)。


鮑威爾有優秀的視譜能力以及擅長演奏快節奏樂曲,因而迅速贏得了知名度與聲譽,他創造的ㄧ些語法,以及偏愛用快速度撞擊琴鍵,顯然是受到薩克斯手 Charlie Parker(查理帕克)等人的影響。


1946年8月23日,鮑威爾首次錄製了 Bebop in Pastel(粉彩比波普)後來又被改名為 Bouncing with Bud(與包放鴿子),並成為爵士樂標準曲目。


1947年5月,查理帕克的五重奏選擇了鮑威爾作為鋼琴手,鮑威爾的職業生涯再ㄧ次的晉級,當鮑威爾與 Miles Davis(邁爾斯·戴維斯)、Tommy Potter(湯米·波特)、和 Max Roach(麥斯羅奇)合作演奏時,鮑威爾展現了他快速學習技能,在 Donna Lee(唐娜李)第三個完整段落後,他技巧的運用極短音符來獨奏,當他們停下來呼吸時,用詼諧和弦在管樂空檔背景填音。


1947年11月,他曾與另一位客戶在哈林酒吧發生口角。在隨後的打架中,鮑威爾被酒瓶擊中了他的眼睛,當警察在哈林醫院找到語無倫次和蠻橫的鮑威爾時,再次被斷定有禁閉治療的必要,雖然這次在 Creedmoor State Hospital(克里德莫爾州立醫院),更接近曼哈頓。他被關在那裡十一個月。


1948年底,Bebop(波普)樂派和鮑威爾知名度已越來越高,他有酒精的嚴重問題,即使喝一杯酒對他的性格也會產生很大影響,他有侵略性或鬱悶性格,然而,經過1949年初的另一個(雖然簡短)住院治療,鮑威爾很快就達到最大的藝術高度。


1951年,鮑威爾的持續與 Parker(帕克)競爭,錄製輝煌的音樂,相互爭鬥的結果,帶來鮑威爾的精神困擾和身體出了狀況。


在1953年5月15日,他在 Massey Hall(梅西音樂廳)以五重奏演奏與錄製專輯,樂手包括 Charlie Parker(查理帕克)Dizzy Gillespie(吉萊斯皮)Charles Mingus(查爾斯·明格斯)和 Max Roach(馬克斯·羅奇)。


1954年,鮑威爾生病後的演奏開始被 Largactil(氯丙嗪,ㄧ種抗憂鬱症用藥)受到嚴重影響,為了治療精神分裂症,50年代末他的天賦已逐漸消失。


1956年,鮑威爾繼續表演和錄音,在 50年代後期為 Blue Note 唱片公司陸續灌了三張專輯。


1959年,鮑威爾移居巴黎。


1960年,與 Clarke(克拉克)、Oscar Pettiford(奧斯卡佩第活)、Coleman Hawkins(科爾曼霍金斯),參加 Essen(埃森)爵士音樂節演出與現場錄音。


1961年12月,在 Cannonball Adderley(加農波阿德利)的主持下,他為哥倫比亞唱片,錄製了最後的兩張專輯,A Portrait of Thelonious (樂手是 Michelot 和 Clarke),,和 A Tribute to Cannonball (樂手增加了 Don Byas 和 Ldrees Sulieman)。


1963年,鮑威爾得了結核病,痊癒後於次年返回紐約與管樂手Paudras、鼓手 Horace Arnold(霍勒斯·阿諾)和貝斯手 John Ore(約翰歐雷),共組樂團表演,阿諾德稱其為必要的再戰。 


1965年,鮑威爾只演出兩場音樂會,一場在卡內基音樂廳,另外一場是5月1日紀念 Charlie Parker(查理帕克)與該場的其他樂手ㄧ同表演,包括 Albert Ayler(阿爾伯特),此後就沒有人在公開場合再見過他。


鮑威爾自我忽視的行為越來越古怪,1966年生病在紐約住院月餘,當年 7月31日,他死於肺結核,營養不良和酗酒。在哈林,​​他的送葬隊伍多達數千人,綿延數公里。


Tender Huang(aTian)Wrote in June 26, 2016


https://youtu.be/ax6aBCLer5s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 10 tracks.


No.27 Wayne Shorter


Wayne Shorter top 5 albums

1. Speak No Evil

2. Adam's Apple

3. Juju

4. Night Dreamer

5. Native Dancer


Wayne Shorter top 10 tracks

1. Speak No Evil

2. Witch Hunt

3. Footprints

4. Ju Ju

5. Infant Eyes

6. Adam's Apple

7. Water Babies

8. Virgo

9. Lost

10. Tom Thumb


Wayne Shorter 韋恩修特(生於1933年8月25日)是美國的爵士薩克斯演奏家和作曲家。很多韋恩的作品已經成為爵士樂的標準曲目,他的產量已經贏得了全世界的認可,讚譽和各種表彰,其中包括10項格萊美大獎。他的高音薩克斯風的技藝,獲得眾多好評,1970年起,連續十年獲得 Down Beat's(Down Beat's 是一個致力於 jazz blues and beyond 的美國雜誌,1943年創刊,最後一個字 beyond 表示其擴張、超越其前一年所獨家報導的爵士領域),評選為年度最佳薩克斯風手,紐約時報形容韋恩為:「爵士樂最偉大的小樂團作曲家和最偉大的現場即興演奏家」。


韋恩在爵士樂圈的突出,是在50年代末,加入 Art Blakey(亞特布萊基)的 The Jazz Messenger (爵士信差樂團)開始的,在60年代,他又加入 Miles Davis(邁爾斯·戴維斯)的第二代經典五重奏,在那裡他與邁爾斯共同創立了 Fusion Jazz(融合爵士),之後也做過 Weather Report(天氣報告)樂隊的領班,錄製超過 20 張以上的爵士專輯。


Wayne Shorter 韋恩修特出生在 Newark, New Jersey(新澤西州紐瓦克),就讀於紐瓦克藝術高中,少年時就很熱愛音樂。

1952年,高中畢業後,受父親鼓勵十幾歲時就拿起了 clarinet(單簧管),他的弟弟 Alan(艾倫)也成了小號手。

1956年,從紐約大學畢業後,在美國陸軍當了兩年大頭兵,在此期間,他遇到了鋼琴手 Horace Silver(霍斯西伯)。退伍後,經常與 Maynard Ferguson(梅納德弗格森)一起演奏,年輕時期的修特已經得了綽號 Mr. Gone(去先生)後來也成為了天氣報告樂團的專輯標題。


1959年,修特加入了 Art Blakey(亞特布萊基)的樂隊,他呆在爵士信差樂團五年,並最終成為樂隊的音樂總監。


1960年,當John Coltrane(約翰柯川)離開了 Miles Davis(邁爾斯戴維斯)樂隊去追求他自己的音樂路,科川提出由修特來代替他的位置,但修特不答應,戴維斯只好去找來 Sonny Stitt(桑尼斯蒂特),隨後 Hank Mobley(莫布里漢克)、George Coleman(喬治科爾曼)和 Sam Rivers(山姆瑞伯)。

1964年,戴維斯終於說服修特離開布萊基,加入他的經典五重奏一起並肩搭檔。 戴維斯所謂的第二代經典五重奏(將其從與科川五重奏區分),其中包括 Herbie Hancock(赫比漢考克)和修特的經常受到音樂家和評論家評論為爵士樂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樂團之一,主要原因也是修特加入其中為最大關係,修特爲戴維斯經典五重奏錄過的專輯包括:Prince of Darkness、E.S.P.、Footprints、Sanctuary、Nefertiti。


韋恩還在該樂團任期時,漢考克曾說:「我只是樂團的編曲者,韋恩才是樂團的主角,他是讓爵士音樂改變的少數人之一」。

戴維斯說:「韋恩是一個真正的作曲家,他能掌握每個樂手特性與能力來分配編曲,寫出每個樂手的每個部分,樂手演奏出來的效果,正如他所希望的一模一樣,韋恩對於音樂所帶來的好奇實驗與規則行事,是如果工作已到盡頭無法前進,那麼就打破它們從頭再來,他明白音樂的規則,他有能力改變音樂,來達到自己的滿意度和品味,他知道音樂是可以無限可能的」。


1968年,戴維斯樂隊的五重奏解體。

1969年,韋恩仍然與繼續與戴維斯演奏早期融合爵士樂唱片的曲目,包括 Silent Way(在一個無聲的方式)和 Bitches Brew 即興精釀啤酒,他與戴維斯的最後現場直播和錄音棚錄音是在1970年。


1971年,韋恩加入融合樂團 Weather Report(天氣報告)。


1973年,原領班貝斯手 Miroslav Vitous(米羅斯拉夫)離職後,韋恩與 Joe Zawinul(喬拉為奴,戴維斯的老搭檔鍵盤手)成為樂團共同領班,一直到1986年。

這十幾年期間,韋恩幫助樂隊錄製許多高品質與多樣化的的錄音,有 Funk 放克,Bebop 比波普,Latin Jazz 拉丁爵士,Ethnic Music 民族音樂,以及當時最普遍的音樂共識,未來音樂。


從1977年到2002年,他發行了 10 張Joni Mitchell 的錄音室專輯,使他獲得更多的觀眾。尤其是他 1977年在 Steely Dan 樂隊演奏過標題為 Aja(阿加)的一張專輯。


1995年,韋恩發布 High Life(高品質生活)這張專輯,這是他七年來的第一張個人獨奏,這也是他作為領班的首演錄音。專輯是由他與貝司手 Marcus Miller(馬庫斯·米勒)聯合製作。

1997年,High Life 獲得了格萊美獎當代最佳爵士專輯,他與 Herbie Hancock 為緬甸民主鬥士 Aung San Suu Kyi(翁山蘇姬)合作編寫的專輯 1+1 裡面的一首曲目 for the Burmese pro-democracy activist(給緬甸民主運動家)也贏得了格萊美獎最佳歌曲。


2013年,韋恩從 Monk(蒙克)研究所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2014年,錄音學院宣布,韋恩被授予「我們的文化和多產歷史貢獻」的榮譽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今年,2016年,83歲的韋恩,他的音樂創作領域被授予 Guggenheim Fellowship(古根海姆獎學金),他是今年唯一獲得這個榮譽的爵士音樂家。


Tender Huang(aTian) Wrote in May 26, 2016


https://youtu.be/V-WmcANcpMU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 10 tracks.

 

No.28 Fletcher Henderson

 

Fletcher Henderson top 5 albums

1. Fletcher Henderson's Sextet 1950

2. The Big Reunion 1958

3. Fletcher Henderson & the Dixie Stompers (1925-1928) 1970

4. Developing an American Orchestra, 1923-1937 1977

5. Swing's the Thing (1931-1934)

 

Fletcher Henderson top 10 tracks


1. King Porter Stomp


2. Down South Camp Meeting

3. Wrappin' It Up

4. Dippermouth Blues

5. Sugar Foot Stomp

6. Shanghai Shuffle

7. Copenhagen

8. Go 'long Mule

9. Hotter than 'Ell

10. Christopher Columbus

 

James Fletcher Hamilton Henderson, Jr. 詹姆斯·弗萊徹亨德森漢密爾頓,小(1897年12月18日 - 1952年12月29日)是美國鋼琴演奏家,樂隊指揮,編曲和作曲,在大樂團爵士和搖擺音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是最豐富的黑色音樂編排者之一,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經常被稱為 Smack Henderson(拍擊德森:顯然是由於他的大學棒球擊球技術的緣由)弗萊徹是隨著艾靈頓公爵被尊評為爵士音樂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編曲和樂隊的領導者之一,他是爵士音樂史上帶領 Dixieland Jazz (迪西蘭爵士)進入 Big Band Jazz(大樂團爵士),橋接兩個爵士流派進入 Swing(搖擺)時代的最大功臣。

 

1987年,弗萊徹亨德森出生於 Cuthbert Georgia(卡斯伯特,格魯吉亞),他在一個非洲裔美國人的家庭長大。他的父親,Fletcher H. Henderson Sr.(弗萊徹 H.老亨德森 1857年至1943年),是附近的霍華德普通蘭多夫學校校長,他的母親是一名教師,教他和哥哥賀拉斯亨德森如何彈鋼琴。他首先由六歲開始了訓練,他的父親是他最大的支持者,但他非常強硬。他偶爾會鎖住弗萊徹在自己的房間裡練習幾個小時。 13歲的亨德森發現自己音樂的敏銳能力。他不只跟隨他的母親研究,也進入到歐洲藝術學校學習音樂課程。雖然他於音樂上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趧w森卻決定獻身於數學和科學。

 

在18歲時,他搬到亞特蘭大,佐治亞州和改了他的名字弗萊徹亨德森,放棄詹姆斯, 他的祖父的名字。亨德森參進入亞特蘭大大學並於1920年拿到化學和數學學位,大學畢業後,他搬到紐約出席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化學博士學位,但由於他發現他的種族因素在化學就業前景非常有限,因而轉向音樂發展。

 

在抵達紐約後,亨德森分租一個鋼琴家的公寓。他的鋼琴家室友有一天突然生病無法演出,他抓住機會,很快就得到一個替班工作,1921-1923,亨德森替很多藍調歌手鋼琴伴奏,也加入了一個舞蹈樂隊,1922年,他組建了自己的樂隊,首先在阿拉巴馬俱樂部,然後在羅斯蘭舞廳演出,並迅速建立口碑,成為被稱為紐約最好的非裔樂隊。在20年代,他並沒有做很多樂隊的安排。

 

1923年由 Don Redman(東雷德曼)的安排而漸漸擁有更多的個工作,1924年加入到 Louis Armstong(路易士阿姆斯壯)的樂隊,才意識到爵士樂隊的豐富編排與無限潛力。儘管他在阿姆斯壯樂隊演奏只有一年,卻大大的受到樂隊成員許多影響,因而開始踏進了他的爵士音樂世界。

 

他雄心勃勃專注於爵士樂,他有別於其他年輕黑人樂手的想法。他有使 財政穩定和及時抓住文化力量的想法,亨德森是真實的,當它來到了爵士樂隊,他創造的大樂團時代對爵士音樂產生了影響。他強烈監督每個成員都有刮得乾乾淨淨的面孔,燕尾服,和擦得超亮的皮鞋,樂團演奏方式都經過複雜設計與安排,音樂都要適合於夜總會舞蹈演奏。

 

亨德森,建立了爵士樂團搖擺樂的公式,建立樂隊薩克斯與小號的演奏段落方式,創造一個呼叫和應答的獨特方法,並能輔助其他落後樂手的即興演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寫出的樂譜來安排合併其他地區爵士風格的關鍵作用,亨德森的知名度跨越了十 多年,曾經在美國是爵士最時尚的形式。

 

1939年,亨德森解散了自己的樂隊,並加入 Goodman(古德曼)的大樂團,全職作為 Goodman 樂團的鋼琴手和編曲。

 

1948年,亨德森大規模重新組建了以自己為名的 Fletcher Henderson Orchestra  亨德森大樂團。

 

1950年,亨德森突然遭遇了中風,導致局部癱瘓,無力再專注於音樂事業。

 

1952年 亨德森逝世於紐約,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

 

亨德森對爵士樂的最大貢獻,是於 1924年 10月,負責把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從芝加哥帶到紐約,從而翻轉爵士樂在美國歷史上的焦點(儘管阿姆斯壯在1925年11月離開了紐約的樂隊,回到紐約。

 

Tender Huang(aTian)Wrote in April 25, 2016.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名曲。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 10 tracks.
 
No.29 Django Reinhardt
 
Django Reinhardt top 5 albums
1. At Club St. Germain Honeysuckle Rose
Django Reinhardt and the Hot Club Quintet 1951
2. Django Reinhardt and the Hot Club Quintet Dial
Django Reinhardt et Ses Rythmes  1951
3. Django Reinhardt et Ses Rythmes Blue Star (poland)
The Great Artistry of Django Reinhardt 1953
4. The Great Artistry of Django Reinhardt Def Jam / Island / Island/Def Jam / Universal / Universal Gmbh
Django's Guitar 1954
5. Django's Guitar Angel Records 1955
 
 
Django Reinhardt top 10 tracks
1. Nuages
2. Minor Swing
3. Stomping at Decca
4. Daphne
5. Django Castle
6. Manoir de Mes Reves
7. Stormy Weather
8. I'll See You in My Dreams
9. Limehouse Blues
10. All the Things You Are
 
Django Reinhardt(迪吉葛萊因哈特)1910年1月23日 - 1953年5月16日)是比利時 Romani Ethni City(羅姆伊特尼市)出生的法國吉他手兼作曲家,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吉他手之一,他是第一位歐洲地區重要的爵士音樂家,於吉他流派的發展上有重大貢獻。他的第四和第五根手指被火燒傷後以致麻痺,之後只能用食指和他的左手中指演奏。他創造了爵士吉他技術(有時也被稱為“熱”爵士吉他),這已經成為法國的吉普賽文化中一個活生生的音樂傳統的全新風格。小提琴家 Stéphane Grappelli(斯特凡格拉佩利)與萊因哈特共同創立了一隻五重奏。杜熱俱樂部的法國評論家 Thom Jurek(湯姆·尤雷克)說:「他是爵士音樂史上有紀錄以來最原始的樂隊之一」。萊因哈特最流行的曲目已經成為爵士的標準,包括 Minor Swing、Daphne、"Belleville、Djangology、Swing '42和Nuages。
 
萊因哈特1910年1月23日出生於比利時,來自於有著吉普賽血統的法國家庭。萊因哈特的綽號「Django」,意思是「我醒了」。萊因哈特的大部分青年時期都是在靠近巴黎的 Romani(羅姆)營地度過的,在那裡他開始演奏小提琴,班卓琴,吉他。雖然他的家人是以製造藤製家具販賣為生,但其成員中也有一些敏銳的業餘音樂家。
萊因哈特在幼年時就有音樂興趣,首先演奏小提琴。在12歲的時候,他收到了班卓琴,吉他作為禮物。他觀看模仿音樂家的指法,很快就學會了演奏。
他的第一個已知的錄音,是在1927年,是他演奏班卓琴和吉他。 15歲時的萊因哈特就已能以演奏音樂為生了。他很少接受正規教育,只有在成年後於生活中學得了識字。
 
1928年,萊因哈特與他的第一任妻子 Bella" Mayer (貝拉梅兒)在一場大篷車火災中受傷。在當時非常貧窮的年代,貝拉用賽璐珞紙仿做一些人造花來販售貼補家用,萊因哈特深夜時分表演結束返回住處,顯然在床上打翻了蠟燭,點燃這些高度易燃的工藝材料。雖然他的家人和鄰居很快就拉他到安全的地方,可是他超過一半的身體全被燒傷,受到了嚴重的第二級燒傷。他的右腿癱瘓了,左手的第四和第五個手指也嚴重燒傷。醫生認為,他將不會再彈吉他,並打算鋸掉他的一條腿,萊因哈特拒絕接受手術,並短期留在醫院治療後,卻能夠在一年之內拄著拐杖康復行走。
 
他的弟弟 Joseph Reinhardt(約瑟夫萊因哈特),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吉他手,買了一把新吉他送給剛康復的 Django,Django 用一種全新的方式重新學習他的吉他技藝,甚至保持左手第四和第五隻手指癱瘓也能彈奏。他的吉他獨奏只用到兩個手指,並用兩隻受傷的手指來按和弦。
 
1925年和1933年之間是萊因哈特音樂的發展期。他贊成放棄傳統吉他演奏方式。他嘗試演奏各種類型的音樂,在此期間,他遇到了 Émile Savitry(埃米爾薩米柴),從他收集的的音樂中,學習與演奏了一些他的錄音。不久之後,萊因哈特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小提琴 Stéphane Grappelli(斯特凡格拉佩利),他們有非常相似類型的音樂興趣。兩人常常一起與其他音樂家 Jam Session。最後,萊因哈特於 30 年代中期購買了他的第一支Selmer(塞爾默)吉他。他用這吉他的聲響與表現,開創了他的音樂新風格。
 
1934年,法國 Hot Club(熱門俱樂部)的秘書 Pierre Nourry(皮爾努里)邀請萊因哈特兄弟和斯特凡格拉佩利、Roger Chaput(羅格柴普)、貝士手 Louis Vola(路易士摩拉),組成了一支專屬於法國熱門俱樂部的五重奏樂隊。
 
1937年,美國爵士樂歌手 Adelaide Hall(阿德萊德廳哈)與她的丈夫 Bert Hicks(伯特·希克斯),在 Montmartre(蒙馬特)開了一家 La Grosse Pomme(香格里拉格羅斯龐蜜)夜總會。她每晚找來了萊因哈特的法國熱門俱樂部樂隊來為他伴奏,這讓萊因哈特和格拉佩利有了長期合作演出機會,也因此開發了他們獨特的音樂風格。
 
1946年秋天,萊茵哈特在美國的 Cleveland Music Hall(克利夫蘭音樂廳)做了生平第一次巡迴演出,艾靈頓公爵邀請他做為樂隊的獨奏特邀嘉賓,萊因哈特所屬的五重奏也首次亮相。他使用了許多著名音樂家和作曲家的語法,如 Maury Deutsch(莫里德),之後兩晚;萊因哈特接著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表演,吸引了大批觀眾,受到了巨大的歡呼,由此刻開始,萊因哈特已經奠定了爵士樂史上弦樂器組成的幾個著名爵士樂隊之一。
 
Tender Huang(aTian)Wrote in April 04, 2016 Children's Day.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名曲。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10 tracks.

 

No.30  Horace Silver

 

Horace Silver top 5 albums

1. Song for My Father

2. Horace Silver and the Jazz Messengers

3. Blowin' the Blues Away

4. 6 Pieces of Silver
5. Finger Poppin'

 

Horace Silver top 10 tracks

1. Song for My Father

2. Sister Sadie

3. The Kicker
4. Mexican Hip Dance

5. Doodlin'

6. Quicksilver
7. Que Pasa?

8. Opus de Funk

9. Silverware

10. The Natives Are Restless Tonight

 

Horace Silver 賀拉斯什摩(1928年9月2日 - 2014年6月18日)是美國爵士鋼琴家、作曲家、編曲家。從1952年到1979年,他在 Blue Note(藍調之音)灌製了二十多張專輯。獨特的演奏風格,對於開拓 Hard Bop(精純咆勃樂)的發展,是有貢獻的。

 

賀拉斯在童年時,就開始了彈鋼琴與學習古典音樂課程。他的父親教過他西非維德角地區的民謠。賀拉斯在 11 歲時,聽過 Jimmie Lunceford(吉米朗些佛)樂團演奏後,就有極大興趣希望以後也能成為一名音樂家。

 

他早期鋼琴風格是受到boogie-woogie 和 blues 的影響,還有鋼琴手 Bud Powell、Art Tatum、Teddy Wilson、Nat King Cole 和 Thelonious Monk,以及一些爵士管樂手。

 

在 1943年從聖瑪麗初中畢業後,從高中九年級時,受到 Lester Young(萊斯特·楊)的影響,加入 Norwalk(諾沃克)高中樂隊和管弦樂團,學習與演奏中音薩克斯。

 

賀拉斯在學校學鋼琴和在本地演奏中音薩克斯,兩個樂器中打轉。1946年,他搬到了 Connecticut Hartford(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在這裡他得到一家夜總會鋼琴師的經常性的工作。

 

賀拉斯的大突破是在1950年,當他的三重奏在 Hartford Club(哈特福德俱樂部)遇到薩克斯手 Stan Getz(斯坦蓋茨),蓋茨很喜歡賀拉斯的演奏技巧,在1950年12月,Stan Getz 錄製四重奏專輯,給了 Horace Silver 擔任薩克斯手首次錄音亮相機會,大約一年後,Horace 被替換成 Getz 樂隊的鋼琴手,隨之;搬到了紐約。在這裡,開始作為一個自由職業樂手,以演奏藍調音樂為主,也迅速建立了名聲。

 

他曾短期間與次中音薩克斯手 Coleman Hawkins(科爾曼霍金斯)和 Lester Young(萊斯特樣)一起工作過,之前;也遇到中音薩克斯手 Lou Donaldson(魯唐納森),使得他理解了 Bebop Jazz 的演奏概念。

 

1952年,唐納森邀請了Horace Silver 彈鋼琴,Gene Ramey(基尼雷米)彈 Bass 和 Art Taylor(亞特泰勒)打鼓,在 Blue Note 錄製了他的第一張專輯。

 

在那年的晚期,Blue Note 唱片公司老闆 Alfred Lion(阿爾弗雷德紐)提供工作室給 Horace Silver 的三重奏與唐納森錄製唱片。當時三重奏的鼓手是 Art Blacky(亞特布萊基替換了泰勒),唱片的大部分曲目錄製都是賀拉斯所編製,也由此開始了Horace Silver 在 Blue Note 擔任了連續 28年的領班生涯。

 

1953年,Horace Silver 贏得了重拍雜誌評選為新明星鋼琴手首獎。

1954 年,Horace Silver 以現代爵士四重奏出現在第一屆的新港爵士音樂節。

 

在紐約,Horace Silver 和 Art Blakey(亞特布萊基)在當時共同創立了 Jazz Messengers(爵士信差樂隊),樂隊的錄音關鍵與發展,定義在 Hard Bop(硬波普),結合了藍調,福音,R&B,Bebop 為基礎的和諧和節奏元素。新的,時髦的硬波普在商業上大大流行,並幫助 Blue Note 建立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

 

1964年,Horace Silver 訪問巴西三個星期,為追求音樂增廣見聞,同年,他創造了一個新的五重奏,成員包括中音薩克斯手 Joe Hendeeson(喬·亨德森)和 Carmell Jones(卡梅爾瓊斯),1965年,該樂隊錄製了 Horace Silver 最著名的一張專輯,史上最經典的 Bossanova 專輯 Song for my father。

 

賀拉斯的音樂風格,尤其是福音音樂,非洲音樂,以及拉丁美洲的音樂,被廣泛評為冒險進入心靈的爵士風格音樂。

 

1995年,Horace Silver 獲得了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爵士大師獎,並於次年加入重拍雜誌的爵士名人堂。他的 Hardbop Grandpop 七重奏專輯,二度被提名格萊美獎,專輯獲得個人和團體的最佳樂器演奏獎。

 

Horace Silver 從五十年前的演奏會到現在,達到了Billboard 的爵士樂排行榜的前十位。

 

2005年,錄音藝術與科學的國家科學院授予他總統榮譽獎。

 

 

Tender Huang( aTian )Wrote March 01, 2016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膠紀元迴轉時代,搖擺不息傳藝青藍,爵士音樂史上,影響最深,流傳最廣,十三張最經典現場演奏爵士專輯。
Vinyl era,Rotation of the times,Endless swing,Teach art to future generations,Jazz History,Deepest influence,Widest circulation force,Thirteen of the most classic live jazz album.

 

No.1 Ellington At Newport 1956 - Duke Ellington

 

Ellington at NewPort(艾靈頓在紐波特)是1956年7月7日,爵士樂現場演出專輯,由艾靈頓公爵和他的大樂團在新港爵士音樂節演出的現場錄音,這場演奏會重新喚醒了艾靈頓日漸萎靡不振的職業生涯。爵士樂推廣家 George Wein(喬治維英)介紹了1956年的這場演奏會,為艾靈頓職業生涯中最偉大的表演,在爵士音樂的歷史,它是最有名的一場演奏會,它代表著一切,爵士音樂的過去和未來的無限可能。

 

原始專輯目錄 Original 1956 LP:
Ellington at Newport
Side A
1. "Festival Junction" - 10:08
2. "Blues to Be There" - 8:04
3. "Newport Up" - 5:33
Side B
1. "Jeep's Blues" - 5:12
2. "Diminuendo and Crescendo in Blue" - 14:56

 

1999年專輯重新整理後再度發行,美國之音現場錄音和哥倫比亞現場錄音帶精心拼湊在一起,使用數位技術來創建五十年來最知名的艾靈頓立體聲錄音,這一次清楚聽到 Paul Gonsalves(保羅貢薩爾維斯)的獨奏,雖然開始時有觀眾的鼓譟聲和歡呼聲,但仍然可以聽到很好的效果。

 

重新組建專輯目錄 Remastered 1999 CD: Ellington at Newport (Complete)
Disc one
1.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 1:10
2. Father Norman O'Connor Introduces Duke & the Orchestra / Duke Introduces Tune & Anderson, Jackson & Procope - 3:36
3. "Black and Tan Fantasy" - 6:21
4. Duke Introduces Cook & Tune - 0:26
5. "Tea for Two" - 3:34
6. Duke & Band Leave Stage / Father Norman Talks About The Festival - 2:30
7. "Take the 'A' Train" - 4:27
8. Duke Announces Strayhorn's A Train & Nance / Duke Introduces Festival Suite, Part I & Hamilton - 0:41
9. "Part I - Festival Junction" - 8:10
10. Duke Announces Soloists; Introduces Part II - 0:38
11. "Part II - Blues to Be There" - 7:09
12. Duke Announces Nance & Procope; Introduces Part III - 0:19
13. "Part III - Newport Up" - 5:33
14. Duke Announces Hamilton, Gonsalves & Terry / Duke Introduces Carney & Tune - 0:25
15. "Sophisticated Lady" - 3:52
16. Duke Announces Grissom & Tune - 0:17
17. "Day In, Day Out" - 3:50
18. Duke Introduces Tune(s) and Paul Gonsalves Interludes - 0:23
19.  "Diminuendo In Blue and Crescendo In Blue" - 14:20
20. Announcements, Pandemonium - 0:44
21. Pause Track - 0:06
Disc two
1. Duke Introduces Johnny Hodges - 0:18
2. "I Got It Bad (and That Ain't Good)" - 3:38
3. "Jeep's Blues" - 4:36
4. Duke Calms Crowd; Introduces Nance & Tune - 0:42
5. "Tulip or Turnip" - 2:49
6. Riot Prevention - 1:08
7. "Skin Deep" - 9:13
8. "Mood Indigo" - 1:30
9. Studio Concert (Excerpts) - 4:01
10. Father Norman O'Connor Introduces Duke Ellington / Duke Introduces New Work, Part I & Hamilton - 1:02
11. "Part I - Festival Junction" - 8:46
12. Duke Announces Soloists; Introduces Part II - 0:32
13. "Part II - Blues To Be There" - 7:48
14. Duke Announces Nance & Procope; Introduces Part III" - 0:16
15. "Part III - Newport Up" - 5:20
16. Duke Announces Hamilton, Gonsalves & Terry / Pause / Duke Introduces Johnny Hodges - 0:41
17. "I Got It Bad (And That Ain't Good)" - 3:47
18. "Jeep's Blues" - 4:31
19. Pause Track - 0:06
(Disc two 9-19曲目不是原始現場表演的部份)

 

參與演出樂手 Personnel
Harry Carney - Baritone sax
John Willie Cook - Trumpet
Duke Ellington - Piano
Paul Gonsalves - Tenor sax
Jimmy Grissom - Voice
Jimmy Hamilton - Clarinet
Johnny Hodges - Alto sax
Quentin Jackson - Trombone
William "Cat" Anderson - Trumpet
Ray Nance - Voice, trumpet
Russell Procope - Alto sax
John Sanders - Trombone
Clark Terry - Trumpet
James Woode - Bass
Britt Woodman - Trombone
Sam Woodyard - Drums

 

1956年新港爵士音樂節,Duke Ellington 大樂團現場演出實況:

 

50年代早期,經濟蕭條期剛過,景氣回復很慢,艾靈頓大樂團被迫做一些歐洲的旅遊團演,賺取微薄的演出費,為了平衡開支,當時都是演奏一些20~40年代,免版權使用費的流行曲目,有時在節日的時候,大樂團甚至連一個邀約或唱片合約也沒有。

 

50年代中期,很多知名大樂隊紛紛倒閉解散,但公爵一直努力保持著他的大樂團能夠經常演出,偶爾也會做些在溜冰場的小型演出,以假裝樂隊邀約不斷、工作忙碌和維持開支。

 

1956年7月7日,公爵和他的大樂團來到新港爵士音樂節演出當時,爵士音樂節還是一個相當新的創新。埃林頓大樂團的演出場次是被排在新港音樂節的開始第一場和最後一場。

 

在簡短的第一個演出場次,是開始在早上 8:30 艾靈頓知道節目ㄧ開始是無法引人注目的,所以大樂團用了極少數的樂手,演奏了包括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Black and Tan Fantasy 和 Tea for Two ⋯幾首曲目。

 

之後其餘部分再由其他樂隊接續表演,最後段落 Duke 大樂團真實演出開始。公爵帶領大樂團演奏,第一首曲目是 Take the a Train,隨後又換了新的組合,由公爵和 Billy Strayhorn(比利史翠亨) ,演奏了Festival Junction 、Blues to Be There 和 Newport Up 連三首串成的組曲。

 

下一節目,公爵安排低音薩克斯手 Harry Carney(哈利卡尼)表演 Sophisticatted Lady(先進的夫人)這首曲目,然後;大樂團演奏 Day in day out,再之後公爵安排ㄧ個即興演奏段落,由次中音薩克斯手 Paul Gonsalves(保羅貢薩爾維斯)演奏 Diminuendo and Crescendo in blue(藍調的漸弱與漸強)。

 

音樂會演出結束後,觀眾還是安可鼓譟聲不斷,Duke 平靜的向人群宣布:「如果你們喜歡薩克斯風,那麼你們一定聽說過 Johnny Hodges 約翰尼·霍奇斯,他是著名的中音薩克斯手」。然後旁邊的布幕打出兩行字,第一行寫著「 I Got It Bad(and That Ain't Good)我得到了它壞(和那不是好)」,第二行寫著「Jeep's Blues 吉普的藍調 」。

 

儘管如此,霍奇斯精湛的演奏後,人群還是不肯散去。所以 Duke 情商 Ray Nance(雷力南西)唱 Tulip or Turnip (鬱金香或蘿蔔)。南西唱完後,新港音樂節的工作人員一度試圖切斷電力來結束表演,卻又遭到了憤怒群眾的抗議拒絕。

 

Duke 硬著頭皮宣佈說:「他有一個非常沈重的請求,他將結束節目的表演,並要再次感謝觀眾」,一段 Sam Woodyard(山姆伍亞)套鼓獨奏後,接著 Duke 大樂團演奏最後告別曲 Mood indigo( 靛藍心情)。在他的演奏告別中,他感謝觀眾:「對於今天晚上,你們已經激發了我們美妙的表演方式」,然後,他又再ㄧ次說了他註冊商標式的說法:「你們很漂亮,很甜美,我們也瘋狂的愛你們」,就這樣,爵士音樂史上最經典的現場演奏會結束。

 

Tender(aTian)Huang Wrote in December 31, 2015,The last day of 2015,Happy New Year.

 

免責聲明

本張專輯著作所有曲目都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和版權。Tender Huang 百分之百支持合法購買正版。建議使用者到本網站僅止於瀏覽與參考。請勿涉及直接下載收藏、複製散播,特此提醒。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膠紀元迴轉時代,搖擺不息傳藝青藍,爵士音樂史上,影響最深,流傳最廣,十三張最經典爵士專輯。


Vinyl era,Rotation of the times,Endless swing,Teach art to future generations,Jazz History,Deepest influence,Widest circulation force,Thirteen of the most classic jazz album.


No.1 Kind Of Blue - Miles Davis

Miles Davis — trumpet

Julian "Cannonball" Adderley — alto saxophone (except "Blue in Green")

John Coltrane — tenor saxophone

Bill Evans — piano (except "Freddie Freeloader")

Wynton Kelly — piano (on "Freddie Freeloader")

Paul Chambers — double bass

Jimmy Cobb — drums

Track Listing

Side one

1. So What

2. Freddie Freeloader

3. Blue in Green

Side two

4. All Blues

5. Flamenco Sketches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Kind_of_Blue

Kind of Blue 是美國爵士樂手 Miles Davis 邁爾士·戴維斯的一張錄音室專輯,由 Columbia 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行於1959年8月17日。該專輯在紐約市 CBS 30th Street Studio 錄音,錄音期為1959年3月2日和4月22日。參與錄音的有 Davis 戴維斯的六重奏,包括鋼琴師 Bill Evans(比爾·艾文斯)、鼓手 Jimmy Cobb(吉米·柯布)、貝斯手 Paul Chambers(保羅·錢伯斯)、薩克斯風手 John Coltrane(約翰·柯川)和 Cannonball Adderley(加農炮艾德利)。在艾文斯加入後,戴維斯繼續了他在前一張專輯Milestones(1958)中嘗試的調式爵士樂。Kind of Blue 完全以調式(modality)為基礎,和他早期的 Hard Bop 精純咆勃樂風格截然不同。

很多樂評家稱該專輯不但是最暢銷的戴維斯專輯,還是史上最暢銷的爵士樂專輯,儘管具體數字有一定爭議。

2002年,它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的 National Recording Registry(國家錄音登記部)列入保護名單。

2003年,它在滾石雜誌的「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榜單上排名第12位。

2008年10月7日,它獲得了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的4×白金認證。許多樂評人視其為戴維斯最好的作品、史上最偉大的爵士專輯。該專輯對爵士樂、搖滾樂和古典音樂有很重大的影響,使它被承認為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專輯之一。

Kind of Blue 專輯錄製的啟發與原由:

1953年,鋼琴家 George Russell(喬治羅素或喬治路些爾)發表他的 Lydian Chromatic Concept of Tonal Organization (雷迪安調式音階組合)。


要構建一個 C調 Lydian (調五)雷迪安調式的音階模組,可以在開始C列出前七個音調所需的雷迪安進補五度圈。這個過程會產生C,G,D,A,E,B,F♯。如果這些音壓縮在一個八度的空間裡,它們就構成了所謂雷迪安調式音階(C,D,E,F♯,G,A,B)。

理想上,完全五度的頻率比例是3:2,僅次於八度的完美2:1,再加上五度的跨距容易被人類手指控制,所以許多樂器的設計,都應用到這個接近純淨的音響比例,以讓人耳容易辨聲調音。例如小提琴的四根弦,相鄰音程就都是完全五度。

羅素的原始六個雷迪安調式音階
1. Lydian 123 #4567
2. Lydian Aug 123 #4 #567
3. Lydian Dim. 12 b3 #4567
4. Lydian Aug.Dim. 12 b34 #4 #567
5. Lydian Aux.Aug. 123 #4 # 5 b7
6. Lydian Aux.Dim.Blues 1 #1 b33 #456 b7

雷迪安調式音階提供了一個基於和弦變化的替代即興做法。放棄傳統的主要和次要 key relationships (調關係:當一首歌曲或音樂片段被說成是在一個特定的調,如C大調,這意味著它只能從C大調音階配置音符。並不是每一個音符都需要包含在歌曲中,但多數情況下,他們將是,如果不是在旋律,那麼很可能在其中也取自C大調音階的和弦的音符。很多簡單的民間音樂都是這樣的,早期的爵士音樂也都是)。

雷迪安調式概念引入和弦與音階統一的思想,是第一個探索和弦與音階之間的縱向關係理論,以及作為來自爵士樂的唯一原有理論。這種做法導致了後來的調式爵士流派的誕生,也由此開始了一場爵士樂的大革命。

1958 年末,Davis(戴維斯)採用最佳且最賺錢的工作樂隊,追求 Hard Bop(硬咆勃)風格。他的工作班底樂手已經趨於穩定:中音薩克斯手 Cannonball Adderley(卡內博阿德利)、次中音薩克斯 John Coltrane(約翰柯川)、鋼琴手 Bill Evans(比爾·埃文斯)、長期擔任貝斯手的 Paul Chambers(保羅·錢伯斯)、以及鼓手 Jimmy Cobb(吉米科布)。他的樂隊 Chrilie Parker(查理帕克)、Thelonious Monk(史隆尼爾斯蒙克)、Dizzy Gilleespie(狄力吉萊斯皮)和 Tadd Dameron(塔德達米隆)扮演的流行標準,Hard Bop(硬咆勃爵士樂流派)原件的混合物。與所有 Hard Bop 為主的爵士樂,戴維斯樂團給予曲目的和弦變化與即興演奏。

Davis(戴維斯)是越來越不滿 Hard Bop 眾多爵士樂手之一,看到 Hard Bop 日益複雜的和弦變化已經阻礙了音樂的創造力。因此激起了 Davis 尋找新聲響的強烈動機。

羅素的音樂思想,影響 Davis 戴維斯錄製錄音室專輯 Milestones (1958) ,第一個來實驗羅素的雷迪安調式音調組合概念,滿意的實驗結果,於是;戴維斯準備了 Kind of Blue 整張專輯的基礎模組,邀約鼓手 Jimmy Cobb(吉米·柯布)、貝斯手 Paul Chambers(保羅·錢伯斯)、薩克斯風手 John Coltrane(約翰·柯川)和 Cannonball Adderley(加農炮艾德利)、鋼琴師 Bill Evans(比爾·艾文斯,曾經一度離開戴維斯六重奏去追求自己的職業生涯的鋼琴家 Bill Evans,因曾師從於羅素,為了起草這項新記錄,又重新回到 Davis 團隊)參與 kind of Blue 的現場演奏錄音。

Tender(aTian)Huang Wrote in December 25, 2015 Christmas.

免責聲明

本張專輯著作所有曲目都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和版權。Tender Huang 百分之百支持合法購買正版。建議使用者到本網站僅止於瀏覽與參考。請勿涉及直接下載收藏、複製散播,特此提醒。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膠紀元迴轉時代,搖擺不息傳藝青藍,爵士音樂史上,影響最深,流傳最廣,十三張最經典融合爵士專輯。

Vinyl era,Rotation of the times,Endless swing,Teach art to future generations,Jazz History,Deepest influence,Widest circulation force,Thirteen of the most classic fusion jazz album.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膠紀元迴轉時代,搖擺不息傳藝青藍,爵士音樂史上,影響最深,流傳最廣,十三張最經典歌手爵士專輯。

Vinyl era,Rotation of the times,Endless swing,Teach art to future generations,Jazz History,Deepest influence,Widest circulation force,Thirteen of the most classic vocalist jazz album.

 

No.1 Lady In Satin - Billie Holiday

 

Original LP mono CL 1157 Release
LP Side One
1. "I'm a Fool to Want You" (Frank Sinatra, Joel Herron, Jack Wolf) – 3:23
2. "For Heaven's Sake" (Elise Bretton, Sherman Edwards, Donald Meyer) – 3:26
3. "You Don't Know What Love Is" (Gene DePaul, Don Raye) – 3:48
4. "I Get Along Without You Very Well" (Hoagy Carmichael) – 2:59
5. "For All We Know" (J. Fred Coots, Sam M. Lewis) – 2:53
6. "Violets for Your Furs" (Tom Adair, Matt Dennis) – 3:24


LP Side Two

1. "You've Changed" (Bill Carey, Carl T. Fischer) – 3:17
2. "It's Easy to Remember" (Lorenz Hart, Richard Rodgers) – 4:01
3. "But Beautiful" (w. Johnny Burke, m. Jimmy Van Heusen) – 4:29
4. "Glad to Be Unhappy" (Lorenz Hart, Richard Rodgers) – 4:07
5. "I'll Be Around" (Alec Wilder) – 3:23
6. "The End of a Love Affair" (Edward Redding) – 4:46 [mono CL 1157 only]

 

Original LP stereo CS 8048 Release

LP Side One
1. "I'm a Fool to Want You" (Frank Sinatra, Joel Herron, Jack Wolf) – 3:23
2. "For Heaven's Sake" (Elise Bretton, Sherman Edwards, Donald Meyer) – 3:26
3. "You Don't Know What Love Is" (Gene DePaul, Don Raye) – 3:48
4. "I Get Along Without You Very Well" (Hoagy Carmichael) – 2:59
5. "For All We Know" (J. Fred Coots, Sam M. Lewis) – 2:53
6. "Violets for Your Furs" (Tom Adair, Matt Dennis) – 3:24


LP Side Two

1. "You've Changed" (Bill Carey, Carl T. Fischer) – 3:17
2. "It's Easy to Remember" (Lorenz Hart, Richard Rodgers) – 4:01
3. "But Beautiful" (Johnny Burke, Jimmy Van Heusen) – 4:29
4. "Glad to Be Unhappy" (Lorenz Hart, Richard Rodgers) – 4:07
5. "I'll Be Around" (Alec Wilder) – 3:23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ady_in_Satin

 

Lady in Satin 絲綢淑女或夫人緞,由 Columbia 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發佈於1958年 ,冊頁目錄CL 1157單聲道和CS 8048立體聲由爵士歌手 Billie Holiday 比利哈樂黛錄製。這是她的歌手生涯最後公佈的倒數第二張專輯,(她的最後一張專輯,同名專輯 Billie Holiday 比利假日,錄製在1959年3月,她去世後剛剛發布的)這張專輯是由 Irving Townsend 歐文·湯森製作,由 Fred Plaut 弗雷德·普勞特發行。

 

Lady in Satin 絲綢淑女,向來是最富爭議性的一張唱片,粉絲們認為這是 Holiday 在生命末期時留給後世的經典之作,Holiday 如泣如訴的唱腔,彷彿把自己一生的淒怨藉着歌聲盡情抒發出來,但也有反對者覺得她灌錄此張大碟時,深受毒品及酒精影響,已屬強弩之末,不論聲線、唱腔都完全走樣,認為這是一張失敗之作。

 

各位先進、大師、達人,您認為呢?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10 tracks.

No.31 Dave Brubeck

Dave Brubeck top 5 albums

1. Time Out

2. Jazz Goes to College

3. At Carnegie Hall

4. Jazz at Oberlin


5. Time Further Out

Dave Brubeck top 10 tracks

1. Take Five

2. Blue Rondo A La Turk

3. The Duke

4. Stardust

5. Kathy's Waltz

6. Bossa Nova U.S.A.


7. Strange Meadow Lark

8. Georgia On My Mind

9. Please Be Kind

10. Little Man with a Candy Cigar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Dave_Brubeck

David Warren(Dave)Brubeck 大衛沃倫(戴夫)布魯貝克(1920年12月6日 - 2012年12月5日)是美國爵士鋼琴家和作曲家,被認為是 Cool Jazz 酷派爵士樂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寫了一些被評為爵士標準曲目的樂曲,包括 In Your Own Sweet Way 在你自己的甜蜜之路和 The Duke 公爵。布魯貝克的音樂風格範圍從精細到粗俗,反映了他嘗試用他母親培訓他的古典音樂基礎來加進他的即興演奏技巧中。他的音樂最著名的是他採用了不尋常的特殊拍數,和疊加對比的節奏、韻律和音調。

他的長期音樂合作夥伴,中音薩克斯手 Paul Desmond 保羅·德斯蒙德,為 Dave Brubeck Quartet 戴夫布魯貝克四重奏寫了最佳紀念單曲,Take Five 拿著五,這是一首 5/4 節拍曲子,被收錄在一張最暢銷的爵士音樂經典專輯 Time Out 超時裡面。

布魯貝克整個職業生涯中,一直在做節拍的實驗與錄音,6/4 拍的 Pick Up Sticks 撿起拐杖、7/4 拍的 Unsquare Dance 聯合國廣場跳舞、13/4 拍的 World's Fair 世界博覽會、和 9/8 拍的 Blue Rondo à la Turk 憂鬱的土耳其朗度。他也是管弦樂和聖樂推崇的作曲家,也寫電視節目的配樂,如 Mr. Broadway 百老匯先生及卡通動畫電視連續劇的 This Is America,Charlie Brown 這是美國,查理布朗。布魯貝克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的城市 Concord 康科德,並在山丘小城 Lone 羅尼長大。他的父親,Peter Howard (Pete)Brubeck 彼得霍華德(皮特)布魯貝克,是一個牧場主人,他的母親,Elizabeth 伊麗莎白(曾在英國 Myra Hess 邁拉赫斯市學習鋼琴,並打算成為一名鋼琴演奏家,教鋼琴外快)。他的父親瑞士血統(家族姓氏原本為 Brodbeck〝M可能的美洲土著莫多克的血統,而他的外祖父母分別為英國人和德國人。布魯貝克本來不打算成為一名音樂家(他的兩個哥哥,Henry 亨利和 Howard 霍華德,已經上軌道),雖然他早期從他母親處得到一些音樂教育和經驗,但他卻看不懂樂譜,這難度歸因於他的視力太差,這方面的不足又大多被忽視。他大都用作弊的方式過關。

Brubeck 有意與他的父親在他們的農場工作,所以;布魯貝克進入在 Stockton,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亞州斯托克頓的College of the Pacific 太平洋學院(現改為 the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太平洋大學),學習獸醫學。動物學負責人阿諾德博士,告訴和催促布魯貝克說:「你的心不在這裡,那邊草坪上是你的整個溫室。請到那邊去,別浪費我和你的時間了」。所以,布魯貝克離開獸醫學系轉到音樂學系重新學習音樂。

後來,他的音樂教授之一發現布魯貝克看不懂樂譜,險些被退學時,他的幾個教授出面,補救他的對位學與和聲學能力,音樂學院還擔心它會造成一個醜聞,切決讓布魯貝克承諾以後不會教鋼琴,才同意讓布魯貝克畢業。

1942年畢業後從軍,布魯貝克被編入美國軍隊在歐洲的第三軍團。他自告奮勇在紅十字會表演彈鋼琴,這樣的因素,使得他從戰鬥兵可以轉服備用兵,並獲得組成一個樂隊。創建了美國軍隊的第一個種族融合樂隊,「The Wolfpack 狼群」。雖然是在軍隊服役,布魯貝克卻早在1944年,在軍隊中就遇到了 Paul Desmond(保羅·德斯蒙德 Take Five 原作者),他在軍隊任職將近四年後又重新回到大學繼續學習音樂。

這一次參加在 Oakland 奧克蘭的 Mills College 米爾斯學院,他師從 Darius Milhaud 大流士米約,米約鼓勵他學習神樂和管弦樂,而不是古典鋼琴。基於尊重米約老師的建議,他去了 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跟隨 Arnold Schoenberg 阿若德勳伯格學習 High Modernism  高級現代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兩個音樂課程,然而,遇到沒有良好的條件而草草結束,因為 Arnold Schoenberg 阿若德勳伯格認為,每一個音符都應該解決歸戶,但布魯貝克不能接受這種理論。據他的兒子 Chris Brubeck 克里斯·布魯貝克對他父親音樂的說法,布魯貝克的第一齣創作清唱歌劇。有一個十二音排列的作品「The Light in the Wilderness 光在原野」,在這裡面,當介紹耶穌的十二門徒各唱各的各個音樂時,它被描述為是相當顯著的,特別是當猶大開始唱 「Repent 悔改」時,其音符是高音和緊張不和諧的。

在完成 Milhaud 米約教導的學業後,布魯貝克成立了 Dave Brubeck Trio,成員包括 Cal Tjader 和 Ron Crotty 羅恩克羅蒂,實驗音樂並錄製一些專輯,也得到了高薪保障的就業機會,其間;他也經常應 Paul Desmond 保羅·德斯蒙德邀請,加入到保羅的場子表演,其間擴編為 Dave Brubeck Ocetet 八重奏(以他的名字命名,只不夠是因為布魯貝克在當時是比較著名的成員),成員有 Dave Brubeck - piano Paul Desmond - alto sax Jack Weeks - bass Cal Tjader - drums William O. Smith - clarinet Bob Collins - baritone sax Dick Collins - trumpet Dave VanKreidt - tenor sax。

1949年,Jack Sheedy  傑克希迪擁有的位於舊金山 Coronet 鳳冠唱片公司,簽下了布魯貝克的八重奏,以及後來的三重奏,但希迪先生經營不善無法支付樂隊開銷,於同年把公司賣給了 Max and Sol Weiss 韋斯兄弟經營的 Circle 迴轉唱片公司,Circle 迴轉後來改變經營型態,又更名為 Fantasy 幻想唱片公司。

布魯貝克的唱片ㄧ開始在前幾家唱片公司就賣得很好,而且後來他和 Fantasy 幻想唱片發佈的新唱片。更是創造出每季銷售 4~5萬張紀錄,得到巨大的利潤。

1996年,他獲得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 

2000年,布魯貝克與他的妻子,艾奧拉,在他們的母校加州太平洋大學創辦了布魯貝克研究所,其中包括了 Brubeck 個人的收集資料,提供獎學金和教育機會給喜愛爵士樂的學生。

2006年,布魯貝克被授予巴黎聖母院大學的 Laetare 萊大蕾勳章。這是美國天主教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的榮譽。

2012年 Brubeck 去逝,位於加州太平洋大學的主要街道,改名為 Dave Brubeck Way 戴夫布魯貝克大道。

Tender ( aTian ) Huang Wrote in December 3, 2015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10 tracks.

No.32 Lionel Hampton

Lionel Hampton top 5 albums

1. Swing with HampClef Records 1956

2.Hap in Hi FiHarmony 1958

3. Newport Uproar RCA 1967 

4. As Time Goes By Emarcy / Universal 1978

5. Air Mail Special Membran / Original Long Play 1983

Lionel Hampton top 10 tracks

1. Flyin' Home

2. Memories of You

3. Down Home Jump

4. Hey Bab-Ba-Rebop

5. Wizzin' the Wizz

6. Hamp's Boogie Woogie

7. Midnight Sun

8. Red Ribbon

9. Take the 'A' Train

10. Crazy Rhythm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ionel_Hampton

Lionel Leo Hampton 萊昂內爾·里奧漢普頓 (4月20, 1908 – 8月31, 2002) 是美國的爵士樂vibraphonist 顫音琴手、鋼琴家、打擊樂手、樂隊指揮。於1992年,登上阿拉巴馬州會館的爵士名人堂的,1996年並被授予國家藝術獎章。

Lionel Leo Hampton 萊昂內爾·漢普頓 1908 年出生於美國 Louisville Kentucky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他出生後不久,他和母親搬到母親家鄉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由他的祖母扶養。後來他和他的家人又移居到了 Chicago Illinois 芝加哥,伊利諾伊州,1916年,少年時漢普頓是美國童子軍成員。在此開始學習木琴與打鼓。1920年,高中時就讀芝加哥附近的玫瑰聖母學院,並加入了天主教鼓笛樂隊。

萊昂內爾·漢普頓的職業生涯是從 Chicago Defender Newsboys' Band 芝加哥保衛報童樂隊中打鼓開始的,1927年或1928年,在芝加哥還是一個少年時。他搬到加州,加入了 Dixieland Blues Blewers Band 迪西蘭藍調鼓風機樂隊,他與領班 Paul Howard 保羅·霍華德做了他的首張錄音紀錄。然後離開了 Culver City 卡爾弗城,來到了 Sebastian 塞巴斯蒂安的 Cotton Club 棉花俱樂部,加入 Les Hite band 萊斯海特樂隊擔任鼓手。

他是一個能持著多對鼓棒演奏能力的特技鼓手,如捻轉和雜耍從不會丟失任何一個節拍。在此期間,他也開始練習 vibraphone 電顫音琴,1930年,Louis Armstrong 路易斯阿姆斯壯推廣爵士樂來到加州,並聘請了萊斯海特樂隊來幫他伴奏,期間他問漢普頓是否會用顫音琴演奏爵士樂中的兩首曲目,Hamptom 說:「會」,於是就開始了他作為推廣使用 vibraphone 的一個 vibraphonist 電顫音琴手的職業生涯。

(Vibraphone 電顫音琴又稱 Vibraharp,簡稱 Vibes,是在當時的十年前才發明的,是打擊樂器的一種。類似木琴,但琴鍵以金屬製造,通常為黃銅或鋁合金所造。琴鍵下設有共鳴管,最特別之處乃在各支管頂上加裝了能轉動的扇頁,並且連接至琴身旁的馬達。當供電及開啟開關掣後,扇葉便能轉動,導致共鳴管不斷被開合。當敲打琴鍵時,聲波震動空氣傳入共鳴管,扇頁打開時便能擴音及增加迴音,但扇頁關閉時音波則被阻擋,能進入共鳴管的音波大幅減少,所產生的共鳴和迴音也較少。最終便產生出忽響忽暗的音色,「顫音琴」的名稱就是這樣而來。另外ˍ葉紫^一般都會附有踏板,令琴鍵不會被止音墊止震,而令發音延長)。

30年代初,他進入南加州大學學習音樂,193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實驗樂團。

1936年11月,Benny Goodman Orchestra 本尼·古德曼樂團來到洛杉磯 Palomar Ballroom 帕洛瑪舞廳表演,John Hammond 約翰·哈蒙德引薦古德曼觀看漢普頓表演,古德曼馬上邀請他加入自己的三重奏,這因此成為著名的 Benny Goodman Quartet 本尼·古德曼四重奏,成員除了他們兩人外,還有 Teddy Wilson 泰迪·威爾遜和 Gene Krupa 基因克魯帕。

當漢普頓與古德曼來到紐約工作時,他開始在古德曼的大樂團尋找自己的小團體與結交朋友,1940年漢普頓離開古德曼組織,成立了自己的大樂隊。漢普頓的樂隊在40年代和50年代初打開了知名度。他出版的第三張唱片「Flying Home 飛回家」1942年大樂隊的新版本大賣,紅透了半邊天。

從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漢普頓帶領的是一個活潑的 rhythm & blues (R&B)節奏藍調樂隊,在 Decca 迪卡唱片公司錄音期間,包含了眾多年輕樂手,後來也都紛紛成名自創一片天,他們包括了bassist Charles Mingus 貝斯手查爾斯·明格斯、saxophonist Johnny Griffin 薩克斯手約翰尼·格里芬、guitarist Wes Montgomery 吉他手韋斯·蒙哥馬利、vocalist Dinah Washington 歌手黛娜華盛頓和 keyboardist Milt Buckner 鍵盤手米爾特巴克納。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樂隊成員,拉丁爵士的創始者 trumpeters Dizzy Gillespie 小號手迪力葛來史比、Cat Anderson 凱特安德森、Kenny Dorham 肯尼多漢、Snooky Young 史奴奇樣、trombonist Jimmy Cleveland 長號手吉米·克利夫蘭和 saxophonists Illinois Jacquet 薩克斯手伊利諾伊雅凱和 Jerome Richardson 杰羅姆理查德森。

1968年在意大利 Sanremo Music Festival 聖雷莫音樂節,漢普頓與路易斯·阿姆斯壯和意大利歌手 Lara Saint Paul 勞拉聖保羅的表演引起了意大利的觀眾的巨大轟動,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真正的爵士演唱會。同年,漢普頓收到了教皇保羅六世頒發的教皇獎章。

1984年2月,漢普頓和他的樂隊在愛達荷州的年度爵士音樂節的大學應聘演奏,從此這個音樂節就改名為 Lionel Hampton Jazz Festival 萊昂內爾·漢普頓爵士音樂節,1987年表演音樂的學校更名為 Hampton university 漢普頓大學,這就是美國第一所擁有爵士音樂學院的大學。

Tender (aTian) Huang Wrote in November 26,  2015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10 tracks.

No.32 Lionel Hampton

Lionel Hampton top 5 albums
1. Swing with HampClef Records 1956
2.Hap in Hi FiHarmony 1958
3. Newport Uproar RCA 1967 
4. As Time Goes By Emarcy / Universal 1978
5. Air Mail Special Membran / Original Long Play 1983

Lionel Hampton top 10 tracks

1. Flyin' Home

2. Memories of You

3. Down Home Jump

4. Hey Bab-Ba-Rebop

5. Wizzin' the Wizz

6. Hamp's Boogie Woogie

7. Midnight Sun

8. Red Ribbon

9. Take the 'A' Train

10. Crazy Rhythm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ionel_Hampton

Lionel Leo Hampton 萊昂內爾·里奧漢普頓 (4月20, 1908 – 8月31, 2002) 是美國的爵士樂vibraphonist 顫音琴手、鋼琴家、打擊樂手、樂隊指揮。於1992年,登上阿拉巴馬州會館的爵士名人堂的,1996年並被授予國家藝術獎章。

Lionel Leo Hampton 萊昂內爾·漢普頓 1908 年出生於美國 Louisville Kentucky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他出生後不久,他和母親搬到母親家鄉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由他的祖母扶養。後來他和他的家人又移居到了 Chicago Illinois 芝加哥,伊利諾伊州,1916年,少年時漢普頓是美國童子軍成員。在此開始學習木琴與打鼓。1920年,高中時就讀芝加哥附近的玫瑰聖母學院,並加入了天主教鼓笛樂隊。

萊昂內爾·漢普頓的職業生涯是從 Chicago Defender Newsboys' Band 芝加哥保衛報童樂隊中打鼓開始的,1927年或1928年,在芝加哥還是一個少年時。他搬到加州,加入了 Dixieland Blues Blewers Band 迪西蘭藍調鼓風機樂隊,他與領班 Paul Howard 保羅·霍華德做了他的首張錄音紀錄。然後離開了 Culver City 卡爾弗城,來到了 Sebastian 塞巴斯蒂安的 Cotton Club 棉花俱樂部,加入 Les Hite band 萊斯海特樂隊擔任鼓手。

他是一個能持著多對鼓棒演奏能力的特技鼓手,如捻轉和雜耍從不會丟失任何一個節拍。在此期間,他也開始練習 vibraphone 電顫音琴,1930年,Louis Armstrong 路易斯阿姆斯壯推廣爵士樂來到加州,並聘請了萊斯海特樂隊來幫他伴奏,期間他問漢普頓是否會用顫音琴演奏爵士樂中的兩首曲目,Hamptom 說:「會」,於是就開始了他作為推廣使用 vibraphone 的一個 vibraphonist 電顫音琴手的職業生涯。

(Vibraphone 電顫音琴又稱 Vibraharp,簡稱 Vibes,是在當時的十年前才發明的,是打擊樂器的一種。類似木琴,但琴鍵以金屬製造,通常為黃銅或鋁合金所造。琴鍵下設有共鳴管,最特別之處乃在各支管頂上加裝了能轉動的扇頁,並且連接至琴身旁的馬達。當供電及開啟開關掣後,扇葉便能轉動,導致共鳴管不斷被開合。當敲打琴鍵時,聲波震動空氣傳入共鳴管,扇頁打開時便能擴音及增加迴音,但扇頁關閉時音波則被阻擋,能進入共鳴管的音波大幅減少,所產生的共鳴和迴音也較少。最終便產生出忽響忽暗的音色,「顫音琴」的名稱就是這樣而來。另外ˍ葉紫^一般都會附有踏板,令琴鍵不會被止音墊止震,而令發音延長)。

30年代初,他進入南加州大學學習音樂,1934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實驗樂團。

1936年11月,Benny Goodman Orchestra 本尼·古德曼樂團來到洛杉磯 Palomar Ballroom 帕洛瑪舞廳表演,John Hammond 約翰·哈蒙德引薦古德曼觀看漢普頓表演,古德曼馬上邀請他加入自己的三重奏,這因此成為著名的 Benny Goodman Quartet 本尼·古德曼四重奏,成員除了他們兩人外,還有 Teddy Wilson 泰迪·威爾遜和 Gene Krupa 基因克魯帕。

當漢普頓與古德曼來到紐約工作時,他開始在古德曼的大樂團尋找自己的小團體與結交朋友,1940年漢普頓離開古德曼組織,成立了自己的大樂隊。漢普頓的樂隊在40年代和50年代初打開了知名度。他出版的第三張唱片「Flying Home 飛回家」1942年大樂隊的新版本大賣,紅透了半邊天。

從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漢普頓帶領的是一個活潑的 rhythm & blues (R&B)節奏藍調樂隊,在 Decca 迪卡唱片公司錄音期間,包含了眾多年輕樂手,後來也都紛紛成名自創一片天,他們包括了bassist Charles Mingus 貝斯手查爾斯·明格斯、saxophonist Johnny Griffin 薩克斯手約翰尼·格里芬、guitarist Wes Montgomery 吉他手韋斯·蒙哥馬利、vocalist Dinah Washington 歌手黛娜華盛頓和 keyboardist Milt Buckner 鍵盤手米爾特巴克納。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樂隊成員,拉丁爵士的創始者 trumpeters Dizzy Gillespie 小號手迪力葛來史比、Cat Anderson 凱特安德森、Kenny Dorham 肯尼多漢、Snooky Young 史奴奇樣、trombonist Jimmy Cleveland 長號手吉米·克利夫蘭和 saxophonists Illinois Jacquet 薩克斯手伊利諾伊雅凱和 Jerome Richardson 杰羅姆理查德森。

1968年在意大利 Sanremo Music Festival 聖雷莫音樂節,漢普頓與路易斯·阿姆斯壯和意大利歌手 Lara Saint Paul 勞拉聖保羅的表演引起了意大利的觀眾的巨大轟動,因為它創造了一個真正的爵士演唱會。同年,漢普頓收到了教皇保羅六世頒發的教皇獎章。

1984年2月,漢普頓和他的樂隊在愛達荷州的年度爵士音樂節的大學應聘演奏,從此這個音樂節就改名為 Lionel Hampton Jazz Festival 萊昂內爾·漢普頓爵士音樂節,1987年表演音樂的學校更名為 Hampton university 漢普頓大學,這就是美國第一所擁有爵士音樂學院的大學。

Tender (aTian) Huang Wrote in November 26,  2015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10 tracks.

No.33 Eric Dolphy

Eric Dolphy top 5 albums
1. Looking Ahead Concord / Fantasy / Original Jazz Classics / Universal Distribution 1960
2. Out There/Outward Bound New Jazz/OJC 1960
3. Eric Dolphy Prestige 1960
4. Iron Man Fuel 2000 / Varese 1963
5. Out to Lunch Blue Note 1964

Eric Dolphy top 10 tracks
1. Hat and Beard
2. Out to Lunch
3. Out There
4. 245
5. Improvisation and Tucras
6. Ode to Charlie Parker
7. Gazzelioni
8. Jim Cros
9. 17 West
10. Aggression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ric_Dolphy

Eric Allan Dolphy 埃里克·艾倫多非(1928年6月20日 - 1964年6月29日)是美國爵士樂 Alto Saxophonist 中音薩克斯手、Flautist 長笛手、Bass Clarinetist 低音單簧管樂手,他也會演奏短笛。 Dolphy 是少數幾個多樂器演奏家,活躍在 60 年代。他是爵士樂第一個重要的低音單簧管獨奏家之一,他創新延展了中音薩克斯管的即興語法與界限規範,是早期最出色的爵士長笛獨奏家之一。

他的即興風格的特點是採用寬間距,除了採用擴展技術的陣列重現,也擅長用他的樂器模仿人類和動物般的聲音效果。雖然 Dolphy 演奏 Bebop 的和聲與旋律線即興,有時會列為自由爵士樂派(如果高度抽象的話)和傳統爵士,其實他的作品和獨奏往往植根於現代古典作曲家 Béla Bartók 巴爾托克和 Igor Stravinsky 斯特拉文斯基的影響。

Dolphy 出生在 Los Angeles 洛杉磯,他的父親 Sadie Dolphy 薩迪多非,是從巴拿馬移民到美國的,Dolphy 不到六歲時就拿起 Clarinet 單簧管加入了學校的管弦樂隊,還學會了 Oboe 雙簧管,上初中時,聆聽過 Fats Waller、Duke Ellington 艾靈頓公爵和 Coleman Hawkins 科爾曼霍金斯的演奏錄音,導致他對爵士樂的喜愛。高中時,他拿起薩克斯和長笛,在他的父親建立的一個工作室的後院,利用 Clifford Brown 克利福德·布朗的早期的錄音檔案,經常和朋友們在此練習 Jam Session,在此過著「十年寒窗無人知」的苦學日子,當然,技藝也由此突飛眸i。

1960年,因緣際會加入了 Charles Mingus Band 明格斯樂隊,錄製了 What Love? 和 Bud Powell 合作了 I'll Remember April,明格斯說:「Dolphy,他是一個完整的音樂家,他可以適應任何地方,在一個大樂隊裡,他是個不錯的領導者,他是可以組成一個經典樂隊,當然,當他獨奏時,他完全就是他自己。其實,他扮演的角色,他已經掌握了爵士樂的所有,他知道的應該比他做到的還多更多」。

John Coltrane 約翰柯川知道了 Dolphy 的長才,他們會經常相約在洛杉磯與 Miles Davis 邁爾斯戴維斯交流思想、相互學習,最終,經過無數個夜晚在同一個樂隊的了解與契合,Dolphy 被要求成為 Coltrane 樂隊的正式成員,1961年,被稱為史上最完整的前衛村錄音,Dolphy 在兩個中音薩克斯管和低音單簧管當中,錄製了史上最經典的爵士曲目「Naima 奈瑪」。

Dolphy 雖然活躍樂壇短短幾年,但其音樂影響到許多年輕爵士樂手,關鍵到他們以後會不會成為突出的明日之星。

Dolphy 的演奏能力和爵士風格是獨特的,深情感和自由的,其堅強深植於傳統和現代,嚴重影響了很多音樂家,如 Anthony Braxton 安東尼布拉克斯頓、Oliver Lake 奧利弗拉凱、Julius Hemphill 朱利葉斯·亨普希爾、Arthur Blythe 阿瑟·布萊斯、Aki Takase 阿吉塔高些、Rudi Mahall 魯迪瑪哈、Don Byron 唐拜倫⋯等等。 

1964年,Dolphy 去逝後被追授進入爵士名人堂時,約翰柯川在接受重拍雜誌採訪讚揚 Dolphy 說:「無論我說什麼,這都不夠,我只能說,我的生命中能認識他真好,作為一個男人,一個朋友,一個音樂家,他是我所見過最偉大的人之一」。

去年,2014年,柏林的鋼琴家 Alexander von 亞力山大夢、Schlippenbach 史奇力潘碧綺 和 Aki Takase 阿吉塔高些,辦了一個名為 「So Long, Eric 這麼久了,埃里克」的音樂會,來紀念 Dolphy 這位特色音樂家去世50週年。

Tender (aTian) Huang Wrote in November 19, 2015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s,10 tracks.


No.34 Charlie Christian


Charlie Christian top 5 Albums
1. Dizzy Gillespie with Charlie Christian (Esoteric Rec 1953)
2. Charlie Christian with Benny Goodman and the Sextet (Tristar Music 1975)

3. The Genius of the Electric Guitar (Columbia] Legacy / Columbia 1987)
4. Solo Flight Live(Definitive Records / Disconforme 2008)

5. Electric (Uptown Records 2011)


Charlie Christian top 10 tracks

1. Solo Flight
2. Seven Come Eleven
3. Flying Home
4. Blues in B
5. Rose Room
6. Gone With "What" Wind
7. Royal Garden Blues
8. Waiting for Benny
9. Air Mail Special
10. Lester's Dream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Charlie_Christian


Charlie Christian 查爾斯·克里斯汀 (1916年7月29日 - 1942年3月2日)是美國搖擺和爵士吉他手,雖然英年早逝,享年 26 歲,在樂壇短短幾年樂齡,可是他對爵士樂的影響是巨大的。

克里斯汀出生於 Bonham, Texa 邦漢,得克薩斯州,但他的家人後來搬到了 Oklahoma City, Oklahoma 奧克拉荷馬城,奧克拉何馬州,當他還是一個小孩時。他的父母當時都是音樂家,他有兩個兄弟,Edward 愛德華,出生於1906年,和 Clarence 克拉倫斯,出生於1911 年。所有的三個兒子被他們的父親,Clarence Henry Christian.克拉倫斯·亨利克里斯汀受教音樂。

父親克拉倫斯為了養家,他訓練包括克里斯汀在內的三個孩子成為街頭藝人,最初克里斯汀只會跳舞娛樂,後來學會了吉他,克里斯汀繼承他父親死後的的文書時,當時年僅 12歲。

Charlie Christian 是一個早期重要的電吉他手,是 Bebop 和 Cool 酷派爵士樂發展的關鍵人物。他從1939年8月至1941年6月、是 Benny Goodman 本尼·古德曼六重奏與樂隊的成員,他的單弦技術,結合擴大器,促成了吉他從節奏樂器發展成為獨奏樂器。John Hammond 約翰哈蒙德 和 George T. Simon 稱 Christian 是搖擺時代天賦最好的即興演奏家。許多評論家和音樂家也都認為 Christion 是 Bebop 樂派的開國元老,如果不是,至少他也是其中之一。

Charlie Christia 是第一個彈奏
Gibson 吉普森 ES-150 的吉他手,克里斯汀的獨奏常常被認為很像管樂器,在這個認同上,於是他的樂隊更加起用多名管樂手,如 Lester Young 萊斯特·楊和 Herschel Evans 赫歇爾埃文斯,早期影響他的 Eddie Lang 埃迪·朗和爵士布魯斯歌手 Lonnie Johnson 朗尼·約翰遜,他們兩個也都是以從“律動”樂器吉他的作用擴大到獨奏樂器做出了貢獻。克里斯汀承認,他希望他的吉他聽起來能像一個中音薩克斯一樣。

Charlie Christian 不僅是 Wes  Montgomery 的啟蒙先師,其影響力已經超出了爵士樂和搖擺。 1990年,他進入了名人堂的搖滾名人堂。

Christian 對爵士樂的影響是重大的,他不僅影響 Goodman 古德曼,他也影響到其他的音樂家,如 Dizzy Gillespie 吉萊斯皮、Charlie Parker 查理帕克、Thelonious Monk 蒙克和 Don Bya 唐拜亞斯。可以聽聽他們早期的 Bebop 錄音,Blue'n Boogie" 和 "Salt Peanuts"。確實都有 Christian 的音樂風格在其中。Christian 的“新”的聲音是影響整個爵士樂壇整體的,如小號手 Miles Davis 邁爾斯·戴維斯,早期也都是揣摩 Christian 風格而闖出一片天的。

克里斯汀對爵士樂壇的影響,即使在他去世兩年後的一場重大 Black Sabbath 地球黑色安息日音樂會上,樂隊經理 Jim Simpson 吉姆·辛普森滑稽模仿著 Charlie Christian 介紹了樂隊的第一首歌,[ A song for jim] 向 Charlie Christian 致
敬。

2006年 俄克拉荷馬城,沿著東北 Deep Deuce 深平區 Brickt own 布里克頓娛樂區的第二街,為這偉大的吉他手,改名為 Charlie Christian Avenue 查理克里斯汀大道。

Tender (aTian) Huang Wrote in November 12, 2015

免責聲明
本張專輯著作所有曲目都是其各自所有者的財產和版權。Tender Huang 百分之百支持合法購買正版。建議使用者到本網站僅止於瀏覽與參考。請勿涉及直接下載收藏、複製散播,特此提醒。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要結婚嗎?要辦婚禮宴會嗎?要辦音樂表演活動或生日舞會、尾牙春酒、團康晚會嗎?


我們有的是台灣一流頂尖樂團,您要的任何形式音樂表演,我們通通有,節目都是精心策劃與安排,品質保證、絕對精彩。


我們樂團有爵士搖擺、拉丁、酷派、Jazz Trio、Quartet、Quintet、重金屬、搖滾、西洋流行、懷念精典、國台日港、演奏伴奏。


您也可以指定俗又大碗的1人電子琴大樂隊、經濟實惠的2~4人輕音樂隊、經典麗緻的5~8人豪華樂團、或是知名影歌星來替您獻唱表演與祝福。


如有需求,請提早預約 e-mail 來信 imagedeep@gmail.com 我們會馬上與您聯絡。


Impressions Jazz Band 印象深刻爵士樂團

Leader:Tender(aTian)Huang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 10 tracks.
 
No.35 Woody Herman
 
Woody Herman Top 5 Albums
1. Live at the Edgewater  
Jerden 1950

2. The Three Herds Columbia 195
4
3. Herman's Heat & Puente's Beat  
Evidence 1958
4. Big New Herd at the Monterey Jazz Festival Atlantic 1960

5. Early Autumn [RCA]  
Bluebird 1976
 
Woody Herman Top 10 Tracks
1. Four Brothers

2. Lullaby of Birdland

3. Lady McGowan's Dream

4. Summer Sequence

5. Lemon Drop

6. Ebony Concerto

7. Woodchopper's Ball

8. Blue Flame

9. Stompin' at the Savoy

10. Alone Again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Woody_Herman
 
伍迪查理赫曼 Woody Charles Herman 1913年5月16日生於美國 Wisconsin Milwaukee 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市。在少年就顯露充分音樂才能。12歲就在當地俱樂部唱歌、跳踢踏舞、輕歌舞劇團充當歌手,期間;也學習了 Saxophone 薩克管和 Calrinet 豎笛,不到幾年就晉升為樂隊樂手。初期;他加入了 Isham Jones 樂隊。1936年他隨這支樂隊錄製了唱片,可惜票房蕭條,樂隊宣布解散,但赫曼認為機會來了,毅然決然買下樂隊,帶領願意留下來的剩餘樂手,開始了他第一次當領班的職業生涯。
 
樂隊剛成立時,樂手流動率非常大,直到1944年才慢慢固定下來。這群固定班底被伍迪取名為 Herd Band 牧群樂團(後來有了第二批取名為第二牧群,才又回改爲 First Herd 第一牧群)。牧群樂團演奏的技藝不僅高超,錄製的樂曲如 Apple Honey、Caldonia、Northwest Passage、Goosey Gander 都獲得很大的迴響。 1946年該樂隊引進了大量新成員。這個'第一牧群'雖然在曾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奏,也加深了其知名度,但在年底由於財政經營困難、入不敷出,這個樂隊解散了。 
 
1947年伍迪又組成了他的 Secome Herd 第二牧群,包括 Stan Getz、Zoot Sims、 Herbie Steward與 Serge Chaloff 等四位薩克斯風手變成,史稱「Four Brothers Band」四兄弟樂隊,是伍迪赫曼樂團最顛峰的黃金時期。他們的表演不同於同時期的其它樂隊,錄製的專輯有 Keen And Peachy、The Goof And I、Early Autumn等。在 Early Autumn 中 Stan Getz 的獨奏部分,是爵士樂界薩克管吹出抒情樂句的第一範例。也許是這支樂隊在那時太前衛了一些,被大眾接受的程度有限,伍迪又將之解散,但立即又重組了一支。
 
要數清伍迪的'牧群'太不容易了,不過伍迪將這支50年代初形成的樂隊稱為'第三牧群'。雖然樂隊中缺少了'四兄弟'及'第一牧群'所表現的激情,但卻表現了很好的搖擺型態。樂隊和以前一樣,擁有一流的樂手。特別是Nat Pierce,他不僅彈鋼琴,編了不少很好的曲子,還充當了副領班的角色。但50年代中期終究不是大樂隊稱雄的時代,此時伍迪也有點不知所措,樂隊成員笑稱自己為'非群'。 1955年的成員相對穩定,只有少許變動,錄製的專輯有:Bijou、Your Father's Mustache、Wild Root、Blowin' Up A Storm 等。
 
到了60-70年代,伍迪的樂隊有著各種非正式的稱呼,如'搖擺牧群'、'雷嗚牧群'等,到也名副其實。在60年代後期,他也曾試圖想把樂團改為融合搖滾,但這並非他心裡願意的,所以也沒能轉型成功。1976年,他在卡內基音樂廳做了40週年紀念的音樂會。
 
進入80年代,伍迪的健康狀況日益退化中,想到了退休。可是在他60年的演出生涯中,他的經紀人長期以來一直有偷漏稅的行為,此事件讓他被法院提起告訴,讓他幾乎一貧如洗,還欠了稅務局好幾百萬美元,也差點讓人把他從好萊塢居所逐出去。為了付清債務,他不得已拖著已經有病的身體,繼續帶領樂隊到全世界巡迴演出,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大大損傷了他的健康。
 
1986年他做了慶祝作為樂隊領班 50 年的巡迴演出。 
1987年他的名字被刻印在好萊塢大道的名人大道上。同年3月,伍迪的'牧群'(數不清是第幾牧群了)還在開音樂會,並且有些音樂會還在做現場錄音。然而;再怎樣努力表演,再怎樣熱愛音樂,都喚不回失去的健康,終於;一代大師伍迪赫曼走了,生命的時鐘停在1987年的10月29日。
 
Tender aTian Huang Wrote October 29, 2015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名曲。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 10 tracks.
 
No.37 J.J. Johnson
 
J.J. Johnson top 5 albums
1. With Clifford Brown/The Eminent Jay Jay Johnson, Volume 1
2. The Eminent Jay Jay Johnson, Vol. 2
3. The Great Kai & J.J. [with Kai Winding]
4. J.J. Inc.
5. Proof Positive
 
J.J. Johnson top 10 tracks
1. Love for Sale
2. Poem for Brass
3. Nature Boy
4. Lament
5. El Camino Real
6. Blue Train
7. It Could Happen to You
8. Capri
9. Portrait of Jenny
10. Groovin'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J._J._Johnson
 
J. J. Johnson 是第一個加入 Bebop Jazz 的長號手。他一直被視為是後搖擺時期的第一名 Trombone 手。
 
Johnson 9 歲開始學鋼琴,在 1941 年,14歲那一年改學長號,然後在1942年進入了 Snookum Russell 史奴昆拉塞爾的樂隊,在Snookum Russell 樂隊期間,他遇到了小號手 Fats Navarro 和影響他音樂風格的中音薩克斯手 Lester Young 。Johnson 約翰遜在1942年和1945年之間加入了  Benny Carter 本尼卡特的樂團,並在 1943 年在卡特的領導下,錄製他首張個人專輯(on Love for Sale)(關於愛情買賣),1944年,他參加了Philharmonic concert 愛樂樂團第一爵士音樂會現場演出,1945年他加入了 Count Basie 貝西伯爵的大樂隊巡迴演出和錄音,直到1946年。
 
雖然 Trombone 長號是在 dixieland 迪克西蘭和 Swing搖擺樂佔有突出地位,它卻在 Bebop 不受到重視,主要是因為有閥和鍵的樂器(小號,薩克斯管)被認為是更適合 Bebop 的經常快節奏和技術的掌握需求。 
1946年某一天,Bebop 共同發明人 Dizzy Gillespie 吉萊斯皮為了推廣他的 Bebop 理念,在一場音樂評論會中,對著一群年輕的樂手說:「我一直都知道,Trombone 長號,也可以有不同發展方向的,(食指指著台下的一名年輕人),我想你可以來試試看!」。
 
於是;Johnson 離開了貝西伯爵的大樂隊,加入了小型 Bebop 樂隊,開始在紐約各個俱樂部跑場演奏,也由此開啟了他的音樂傳奇之旅。
 
1954年 Ozzie Cadena 奧茲卡德納說服了 J. J. 建立與長號手 Kai Winding 凱溫丁組成了 Jay and Kai Quinte 傑與凱五重奏。長號風格和兩位音樂家的性格,雖然很不同,但是這是混合這麼好的配對,這一直持續到 1956年8月,他們在美國夜總會不斷地錄製了許多唱片,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無論音樂和商業化。
 
對於 Johnson 在 40~50 年代的音樂表現,以及 Trombone 長號在 Bebop 風格表演。新生代長號手 Steve Turre 史蒂夫杜偉為此作了總結,他說:「J. J. 為長號所做的事,就等同 Charlie Parker 查理帕克為薩克斯管所做事的一樣,如果不是因為他做的方式,我們大家今天都還不會演奏我們現在的演奏方式,尤其是 Jay 和 Kai 的雙管組合,它一直被複製傳承著。當然,不止如此,他也是本世紀,作為一個作曲家和編曲家的長號權威大師的大師,他是頂尖的」。
 
Tender Huang wrote in October 16, 2015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為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名曲。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 10 tracks.

 

No.38 Lee Morgan

 

Lee Morgan top 5 albums
1. The Sidewinder
2. Search for the New Land
3. Cornbread
4. The Gigolo
5. Live at the Lighthouse [Blue Note]

 

Lee Morgan top 10 Tracks
1. The Sidewinder
2. Totem Pole
3. Ceora
4. I Remember Clifford
5. Hocus Pocus
6. Cornbread
7. Speedball
8. Since I Fell for You
9. These Are the Soulful Days
10. Ill Wind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ee_Morgan

 

Edward Lee Morgan 愛德華·李摩根出生在 Philadelphia,Pennsylvania,費城,賓夕法尼亞州,7月10日,1938年,Otto Ricardo 奧托·李嘉圖 和 Nettie Beatrice Morgan 內蒂比阿特麗斯摩根四個孩子中的最年輕小孩。


Morgan 的音樂生涯是從 1951 年他 13歲 的生日那一天開始,因為那一天,他的姊姊 Ernestine 送給了他的第一隻 Trumpet 小號當作生日禮物。

 

Morgan 的主要音樂風格是受到 Clifford Brown 克利福德·布朗的影響,18歲那一年,他加入了 Dizzy Gillespie 吉萊斯皮大樂隊,並且維持了一年半時間,直到 1958年 經濟形勢迫使 Dizzy 解散樂團。

 

1958年 加入 Art Blakey 的Jazz Messengers 爵士信差五重奏,更進一步發展他獨奏家和作曲家的才能。他經歷了與 Art Blakey 幾年合作,並且在爵士信差錄製了幾張經典專輯,包括 「Moanin」,這是 Jazz Messengers 最知名的專輯。

 

Morgan 對於爵士樂的貢獻是從 1956年起,經歷 Dizzy Gillespie 和 Art Blakey 樂隊合作,爾後成立自己的樂隊,擔任領班錄製了 25 張專輯,掌控擁有超過 250 位樂手,堪稱是爵士專輯錄製高手。

 

Tender aTian Huang wrote in October 10, 2015 ++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最經典的 5 大專輯、10 大名曲。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5 most classic album, 10 tracks.

 

No.39 Joe Henderson

 

Joe Henderson top 5 albums
1. Page One
2. Inner Urge
3. Mode for Joe
4. Lush Life: The Music of Billy Strayhorn
5. The State of the Tenor – 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Volume 1

 

Joe Henderson top 10 tracks
1. Lush Life
2. Ask Me Now
3. Blue Bossa
4. Recorda Me
5. Nardis
6. Chelsea Bridge
7. The Kicker
8. Mamacita
9. Punjab
10. In N' Out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Joe_Henderson

 

Joe Henderson 來自一個非常大的家庭,有五個姐姐和九個兄弟,Joe Henderson 出生於 Lima, Ohio 利馬,俄亥俄州,他的父母 Dennis 和 Irene 丹尼斯和艾琳,鼓勵他和他的哥哥 James T 詹姆斯.T 學習音樂。在他的成長期,就已經開始致力於他的第一張專輯 "for being so understanding and tolerant" “被如此理解和寬容”。早期的音樂興趣包括鼓,鋼琴,薩克斯和組團。兩名當地的鋼琴老師 Richard Patterson 和 Don Hurless 給了他的鋼琴方面的知識。

 

他第一次接觸到薩克斯,是在高中時期接受 Herbert Murphy 赫伯特·墨菲的指導下完成的,在這一段時間裡,他也為學校樂隊和搖滾樂隊寫了數十首曲子。

 

Henderson 亨德森的音樂才華是在美國軍隊的從軍兩年時間(1960至1962)嶄露頭角的,先在 Fort Benning 本寧堡,在那裡,他甚至參加了軍隊的才藝表演,贏得了第一名,然後在 Fort Belvoir 貝爾沃堡,在那裡,他被選定為世界巡演表演勞軍士兵。

 

在巴黎演出期間,他遇見了 Kenny Drew 和 Kenny Clarke 肯尼·德魯和肯尼·克拉克,也由此開啟了他的演藝生涯

 

Tender Huang wrote in October 6, 2015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與改變爵士音樂史,最爲重大關鍵的 40 位爵士大師,以及他們的 10 大經典曲目。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history of jazz music, the most important key of 40 jazz masters, and their 10 classic tracks.

 

No.40 George Gershwin


1. Rhapsody in Blue
2. Summertime
3. 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Me
4. I Got Rhythm
5. It Ain't Necessarily So
6. The Man I Love
7. Fascinating Rhythm
8. 'S Wonderful
9. Embraceable You
10. Nice Work If You Can Get It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George_Gershwin

 

蓋希文對於音樂的貢獻,是把古典音樂的風格與 Jazz 爵士樂和 Blues 布魯斯的風格結合了起來。
有人說;蓋希文不是爵士音樂家,而是古典音樂家,也有人說;蓋希文不是古典音樂家,而是爵士音樂家,更有人說;蓋希文什麼都不是,他只是個歌劇作曲與編曲者,您認為呢?

 

Summer Time 夏日時光,是 George Gershwin(1898-1937)寫給歌劇 Porgy and Bess 波吉與貝斯(乞丐與蕩婦)其中的一首搖籃曲,由於大量地將爵士樂、藍調等元素融入古典歌劇的體裁中,更大膽地完全起用黑人擔任歌手,無心插柳柳成蔭,莫名其妙卻成爲爵士音樂史上最經典的人聲歌曲,(僅次於 Strange Fruit),連我們當年萬人空巷的台灣黃俊雄布袋戲,也參一咖複製來台當作女主角的主題曲(孝女白瓊的喔!媽媽),ㄧ時之間連台灣也受影響吹起了ㄧ股爵士風。

 

雖然喬治·蓋希文很少會做出他對於音樂的隆重聲明,不過他認為;「真正的音樂必須反映思想和人與時間的契合,我這人是美國人,我的時間就是今天」。

所以您認為 George Gershwin 是什麼家?是全家?你家?還是我家?

 

喬治·蓋希文 George Gershwin,1898年9月26日-1937年7月11日,是一位美國作曲家和鋼琴家。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俄國猶太移民家庭,原名雅各布·蓋希維茨(Jacob Gershowitz)。

George Gershwin 喬治·蓋希文
出生:1898年9月26日,紐約
逝世:1937年7月11日,紐約
所屬時期:20世紀前葉
擅長樂派類型:協奏曲,歌劇,歌曲
代表作:藍色狂想曲,鋼琴協奏曲,交響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歌劇《波吉與貝絲》


喬治生於一個移民自俄羅斯和立陶宛的猶太人家庭,其祖父曾經為俄羅斯帝國陸軍當機械師達25年,以猶太人身份在俄羅斯享有出入境及居住的自由。喬治的父親是一個女裝鞋的鞋匠,與皮草商人的女兒雙戀。皮草商人後來因為逃避反猶太人情緒,決定離開俄羅斯,舉家移民美國。這位皮草商人的女兒到達美國後即改名羅斯(Rose)。喬治的父親亦因為逃避兵役,不久之後都遷往紐約,並改名莫里斯(Morris)。二人1895年結婚,翌年生了大兒子艾拉(英語:Ira Gershwin)(Ira),喬治在1898年出世,之後還生了一子一女(亞瑟(英語:Arthur Gershwin)和弗朗西絲(英語:Frances Gershwin)。
喬治的成長與當時一般紐約的男童無異,課餘在社區與鄰居的小孩玩耍、在街上玩滾軸溜冰、不時有點頑皮的惡作劇,在10歲前對音樂都不感興趣,直到碰到好友練習小提琴,他迅即被琴聲所吸引。他父母之前買了個鋼琴放在家中,供艾拉練習,這琴之後反而被喬治霸佔了。

 

什麼原因讓 Gershwin 操縱的音樂形式有他自己獨特聲音的能力。他把他發現的流行歌曲拼接與他的時代的爵士音樂節奏與音調成為主流。
雖然喬治·蓋希文很少會做出他的音樂的隆重聲明,不過他認為;「真正的音樂必須反映思想和人與時間的契合,我這人是美國人,我的時間就是今天」。

 

喬治·蓋希文橫跨流行和古典的風格,而他最流行的旋律是眾所周知的。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管弦樂團的藍色狂想曲(1924年)和一個美國人在巴黎(1928年),以及歌劇波基與貝絲(1935年)。


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波吉和貝絲(Porgy and Bess)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文章標籤

imagede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